当前位置:子沐作文网>原创专区>精选>

自我与时代作文(精选19篇)

精选 阅读(9.93K)

篇一:自我与时代作文

自我与时代作文(精选19篇)

下课十分钟,抓紧写两笔作业;放学回家路,与好友来两端闲聊。每个人都有这种“碎片体验”。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飞速转动的世界纷杂又新鲜,茫茫然,昏昏然。不断被快餐生活推着走,我们的生活似乎变得越来越“小”、越来越“碎”。什么是“碎片化”?我们从何将“碎片”拼为“拼图”?生在碎片时代,我们有必要思考。

碎片化,宽泛地说,即完整的东西变得七零八落。对于注重持之以恒、专注不移的求学精业而言,“碎片”简直就是它们的克星!你与一道难题战至正酣,手机铃声突然响起;好容易打完了电话想继续作战,眼球又被娱乐八卦夺了去。如此一来二去,学兴也阑珊,一日不觉已大半!每天的时间都不够用,十分钟,再十分钟。快节奏的生活,好像加速了碎片时间的流逝。这是因为,人们往往对这些细小的时间不以为意、秉持“明日复明日”的散漫放纵态度——相对论告诉我们,当人处于放松状态时,就可度年如秒了。但若将这些碎片整合统计,其数量可谓是天文数字,其背后隐藏的巨大价值更是难以估量。毛估估,一周的碎片时间,十小时。如果将这十小时全部投入学习工作,我一定能。你追悔莫及,不自觉已又将一点碎片时间投入了无谓的悔不当初。

虽然碎片化生活客观而言对思维是不利的,但通过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这种不利,甚至是化干戈为玉帛。时代趋势已然,改变时代希望微渺,不如想想如何顺应时代,避高趋下。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或许,我们能制定“碎片时间表”,为零散的边角料穿一根龙骨;或许,我们能设定闹钟,将无序的碎片尽量规律。诚然懒和趋利避害确是人的本能,但没有加倍的劳体肤苦心志,又何以在这竞争激烈的碎片时代逐鹿中原呢!

再者,除了时间的碎片化,碎片时代、信息时代,信息自然也是碎片化的。这意味着机会的增加,我们随时随地有可能接触到一些自己需要的知识信息。有心人选择眼到、笔到、心到,三余读书、有意识地搜刮填补这些“碎片知识”,他们自然能快人一步,看上去丝毫不受碎片时代的左右了。碎片化,是成功的另一种试金石、程门雪。天地生于鸡子而降本流末,三国分了蜀魏吴,古大陆漂流分裂至五大洲。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世界正是在不断的整合分裂中成了今天的模样,“全”王“碎”寇。面对千万纷杂碎片,庸人少了,贤人也少了。吹尽狂沙始到金,倘若一个人能不自放、不怨艾,做到众人皆“碎”我独“全”,相信他能无往不快,在碎片时代拼出最完整的理想自我。

碎片时代,碎片化生活。古已有之的安逸终将碎裂,生在碎片时代,幸或不幸,全由个人拼成。

篇二:自我与时代作文

代玉晴

推开历史的城门,阅遍古往今来,在岁月的长流中,朝代的更迭,一兴一荣,一衰一败都如尘埃般埋进了时光中。历史像黑白影片,而引人注目的却是那一首首诗词歌谣。

有人言“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也有人反驳“国家繁盛诗人幸”。尽管如今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能从我们的嘴边脱口而出,但我却未曾能看出诗人内心的喜悦。

诗家属于国家,就如黑夜中的点点繁星,它们也只是浩大天空中的一部分。没有国家便没有诗家,国是诗家的依托,不仅仅是躯体的载体,更是精神的归属地。

因此,国家幸,百姓安,方有诗家之繁盛。

定义诗歌的繁盛不能过于狭小。一首诗歌并不一定是歌颂祖国或对朝代的堪忧才称为佳作。而是一首首富含感情的诗歌更能打动人心。

我们为“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份李白与汪伦的至美友情而感动;我们为“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这份美丽清新的自然之景而动容;我们也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份无畏勇敢而被激励……

饱含感情,往往能引起更多的共鸣,甚至让人身临其境,达到与诗人共情的境界。而诗家之繁盛也一定要富有多种类型的诗歌,情感也自然更加丰富。

而往往国家处于衰败中,诗家眼中往往多是萧败、落木、前尘旧事,诗歌的基调往往也就更哀伤。对于盛世国家,百姓安居乐业,过着“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清静生活,才会有更多心思来种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畅饮美酒,以及“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各种丰富情感的活动。

正如大唐盛世,人们安居乐业,诗家百花齐放,竞相争艳,各有各的风骚,最终产生如此多的优秀诗人和伟大的作品。

天空中闪着光芒的每一颗星星都是独一无二的,聚集在一块的星星终不能燃亮整个黑夜,真正的灿烂是在夜空中的每一片角落,都有星星的存在。

这也正如每一首诗歌,当具有自己的特色后,在繁荣的时代中,仍能照亮一片角落,当每一片角落都被照亮后,这便呈现出了盛世的模样。

国幸,民安,诗家繁。

篇三:自我与时代作文

在生活之中我们每天都会遇到为人处世的问题,好的人际关系让人心情愉快,开心的工作;差的人际关系则阻碍人的健康发展。因此我们每天都不可避免的要处理自我与他人的关系。

在生活中我们不能只想着自己,只顾自己的利益,我们也要想着别人。只有当我们大家相互体谅,相互关心彼此才能够建成一个和谐的社会。十几年前震惊全国的“小悦悦”事件又怎能会发生?几年前又怎么会产生“老人摔倒扶不扶”的困惑?当然,我们的社会中也有很多像之前离世的公交司机一样,他们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然在考虑着全车乘客的安全,把自己的生命放在了后面,这样的人才是我们社会中的大众需要学习的。

当然,我们不光要互相体谅,更要互相学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我们也要时刻去观察发现别人的优点,让他人成为自己的一面镜子,在大众镜子面前,每天进步一点点,我们会变得越来越完美。

自我与他人,原本就应该是一个整体,我们都处在同一个社会,我们本就应该相互扶持,相互体谅,相互学习,人,不可能单独去面对所有的事,也无法一个人度过一生,放下心中那份所谓的“高傲”,合理的处理好自我与他人关系,把自己的一生过好。

篇四:自我与时代作文

李若萱

自“挑之夭夭,灼灼其华”的富有现实浪漫的诗篇到“云想衣裳花想容”式的瑰丽壮美再到“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澎湃豪情,诗跨越了千年光阴,仍旧美丽绚烂。诗歌之所以辉煌,不独受时局影响,最根本的还在于它能于思想激荡中擦出火花。

诗的精彩在于其对变幻莫测的现实的反映。时代是诗创作的背景条件,离开了时代,一切的创作都是纸上谈兵。

《诗三百》作为诗祖诞生于动乱的春秋战国时期,其间所载的歌调无一不是对贵族、平民生活的最真实的反映;诗圣杜甫一生宦海沉浮,四处奔波,目睹了国家之艰,民生之苦,方有“三吏”“三别”的不朽之作。而李白恰好见证了唐的鼎盛,少年时游历四方,又体验了朱门酒肉的奢靡高贵,写下的自是如“玉盘珍羞”一般的奢华。是时代成就了诗,因为乱,诗便笼罩在沉重、压抑的阴云之下;因为盛,诗便欢喜地笼上轻纱,飞翔于九天。士子们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现世责任描摹出不同时代的历史画卷。

时代影响的是诗的独特风格,而能够让诗传承千年不衰竭的原因,正是诗人思想的激鸣。诚然,乱世使诗人发出低沉的悲鸣,而盛世装点了诗人的浮华梦。但于诗人而言,悲喜之情并不对立。生逢乱世,虽有”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迷惘失意,却不意味着没有“青鸟殷勤为探看”的绻恋情思:生逢盛世,即使生活可以如“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一般安逸,却仍不乏“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的茫然无措和仕途坎坷。不论身处何种时代,诗人的情感总是激荡的,正是在这激荡中思想才得以不断成长,诗作才变得越发耀人,永垂不朽。

没有一篇好的文章是一蹴而就的,文化的发展总会经历一个自发向自觉的阶段。在时局的变动与统一中,在文明的交流与冲突中,在思想的斗争马反复中,擦出一簇簇火花。

因此,非家国之幸与不幸成就了诗与诗人,而是诗人在这变化中把握了时代脉搏,产生了思想共鸣,从而创作出优秀的诗。思想的火花一旦产生,便以将以燎原之势照亮天地。

篇五:自我与时代作文

世界无限,人亦难以计数,芸芸众生,何以言“我”之一字?唯坚持耳。所谓坚持,即为原则,人立足于天地之间,但凡能昂首挺胸、傲对世人者,必有其原则,有其坚持,只因坚持着这份原则,方可超脱于庸碌众人,化身为独立之个体,如此,傲对世人又有何不可?

所谓自我,解之难而易。古今多少哲人为“我是谁”一题叹息不已,此为难;于此持笔伏案者,便是我,我即我,无可争议,此为易。由此观之,只要坚持着我即我,那便再无需困扰何为自我。真我如是。

何为失去自我?此非珍奇,反倒无比寻常。心理学上有一词,曰:从众心理,也即随大流。当你随众人一同跨过马路而将红灯视若无物时,当你学着同事“忙里偷闲”地懈怠时,你的自我便已然丧失,你所行,与其说如你所愿,倒不如说如人所愿,那一刻的你,是被绑架的,被群众的意志所绑架。且说二战之时的德国人,他们群情激奋,高呼着元首万岁,鼓舞着战争万岁。问:人类可是追求战争的兽类吗?绝非如此。人怕死,这是本能,战争招来死亡,与人性相背离,故而,高呼战争者绝无自我,他们失去了原则,失去了身为人的坚持,成为了元首的傀儡,自愿堕落为禽兽。同处二战,有这么一德国人,其名为辛德勒,乃唯利是图之商贾,可偏偏是如此一人,写下了一个又一个的名字,流出了一张又一张的名单,犹如希望之火,向那被屠杀的民族施以援手,给予庇护,战后,幸存者对其的祭奠足以证明,辛德勒是个合格的人,有其原则,并至死未曾弃之,乃真正之人。

坚持,乃为人之根本,有坚持方有自我,无坚持则若行尸,一者人皆敬之,一者人皆恶。想当年八国联军侵华时,慈禧太后狼狈逃亡的身影,是其将自己国母的身份视若尘泥,国之荣耀何在?而其刀下,戊戌六君子之魂灵尚在闪耀,万万年不灭。六人坚信变法可救国,故坚持变法,至死未悔,他们对国家的热爱,刀刃不能断,枪炮不能破,生死不能吓,此等坚贞之人,方有真正之自我,岂是那化为傀儡的清朝政府可比的?抗战十四年,涌现多少豪杰,又有多少汉奸狗腿,卖国以求荣,其原则何在?其傲骨何在?刀剑一举,枪炮一指,便跪地求饶,贼寇一言,便奔走效劳,何其可笑,此与戏台上的牵线木偶何异?这些罪人,又怎会有自我?

人不能没有坚持,正如人不能没有智慧一般,无智慧的猿猴称不上人,无坚持的肉块有何以称人?坚持,乃是一个人自我的标杆,有坚持方有自我,有坚持必有自我。坚持一生,至死不渝,如此之人,若恰逢其时,便可化作英雄,成为豪杰。而庸庸碌碌的我们,虽有所坚持,但想来这份坚持很少能达到如刚似铁的地步。我们会让步,会妥协,也许又不愿放弃之物,却不知这份坚持能到几时。所幸,如今世界和平,磨难寥寥,想来是能把这份坚持带进棺材吧。我们只是凡人,平凡而不伟大,未来某时,死亡轻敲我们的房门,回首往昔,忽察某物,自其伊始,至今如故,便知自我如何,便可笑赴黄泉。幸甚至哉。

惟愿死时,心如伊始,对“我”之一字,毫无迷茫。

篇六:自我与时代作文

人的灵魂、肉体,自古玄妙,恒古不变。每人无法说出自己的前世来生;更无法说出自己的肉魂怎样结合,成了一个有血有肉能活动的人,但先抛弃这一切我们等几人无法解释的东西。仔细思考这几个问题:我们为什么存在于这个世上,为什么我们是通过第一人称看世界,而不是第三人称?

想必这对我们来说,是无法解释的。但想想你是自我,我你为一,你从你的眼里看世界,支配自己的身体与思维,我亦相同。想想正在这时,你用你的眼看着我,我同时也盯着你的眼眸。这是两者灵魂对视的瞬间。

心灵在交流。

从前,我以为我就是那碎片,在生命的穹苍里无助地颤抖。

现在,我明白,我就是那苍穹,一切都是在我的穹苍里有规律运行的碎片。

未来,我又是那碎片,在上帝的权杖下臣服。

自我奇妙,奇妙自我。

那么,还有一个问题,既然我们在这儿,那为什么要在这儿?

圣经上创世纪说:“亚当和夏娃犯了罪,上帝惩罚他们,到大地上自力更生。于是便有了人与他们的社会。”

不管怎样,事实就是这样。

所以,今天来到世上,应该就是为了人人,为社会的完善而作出贡献吧。这是自我价值所在。

当然,我为人人,人人就为我。因为你我,调过来站在不同的角度,你成了我,我成了我。

奉献吧!不管人体多么玄妙,不管你我多么复杂,只需记住,活着的本质就是:奉献!

篇七:自我与时代作文

金陈睿琳

众人争辩着国繁诗繁和国衰诗衰,却忘了赵翼还说过:“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历朝历代的优秀诗作正是对这句话最好的注解。当诗人的襟怀和眼界已经足够纵览江山,时代之盛衰,又有何妨?

无论盛衰,时代已给诗人以重任,成为诗人书写的动力。

国有盛衰,个人际遇亦有穷达,不同诗人有不同的时代使命,这份责任却同样沉重。诗人,总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一腔抱负,接下时代的铁函。诗人只有一支笔,却站成万夫莫开之气势:在盛世,激流勇退,韩愈谏迎佛骨,“若其父名仁,其子不为人乎”石破天惊;在乱世,身先士卒,辛弃疾自名稼轩,问谷稻,忧苍生,也从不吝提刀上马定河山,以笔为剑挽狂澜。

无论盛衰,时代已给诗人以窥豹之管,凿出诗文诗情的源泉。

诗人的创作永远带着时代的烙印,也永远承载着时代的意义。诗人,总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写”的现实关照,用诗歌重现织就时代的一针一线。他们对时代的认识,远超后人苍白的盛衰二字。诗人对时代有全身心的投入与感悟,其诗文,自然能穿破繁芜表象,直刺永恒的人性主题。繁华的浮沫被抹去,断壁残垣被重筑,唯人性之光永远闪烁。君不见,白居易沉吟“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盛唐锦绣的蛀洞被打上一道历史的追光;君不见,羲之挥毫,嵇康纵笔,魏晋动荡中有名士风流。

无论盛衰,时代已给诗人以思接千载之泽被,传继先哲不朽的诗魂。

诗人离不开栖居的时代,却不绝不是时代的囚徒。他们的灵魂,在怀仰古迹、追慕先贤、以史为鉴中完成超拔,从此如月照中天,俯瞰此间山水,思接千秋万代。其眼界的广阔,又岂在一朝一夕?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范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与古仁人之心相接相契,而今人如你我,亦可探明此中幽深曲折,一声叹息,贯穿古今。

这声贯穿古今的叹息已向我们昭示:诗歌之韵,源于对时代的反映,更源于对时代的超越;诗人之用,在为现实而书写,更在超越现实的暂时性去创造永恒。我们争论一朝一代的楼起楼塌,怀念八方来朝丝竹之音不绝的荣耀,哀叹山河破碎风飘絮的动荡,却忘了看——李白们,带着盛唐所予的“遍干诸侯”而不得,刘禹锡们,守着陋室一间、素琴一张,执笔走进了历史的更深处。

诗人是时代盛衰的亲历者,更是叙述者与缔造者。而其与时代更深层次的互动,就在这份枯山残水和锦绣山河皆被沉凝作画、淌出千年弦诵的博大。

篇八:自我与时代作文

每个人都是大海中的一朵浪花,不见其形,但你会看到。时而波涛汹涌,海浪满天。时而风平浪静。至若景明。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便是如此,于无形中蓄力发生,扎根生长。

个人根植于社会,离不开社会,社会的发展同样需要每个人的默默奉献来推动。置身于此的我们每个人,理应敢立时代的潮头,发时代之先声,接力筑梦。

珍视自我,敢争一流

清朝才女李清照独爱桂花。“梅应妒,菊应羞”而“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更是她对屈原的诘问,是她坚持自我的高洁精神的象征。柳永也赞叹“看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秋之桂花,不在其艳,不在其傲视的孤芳自赏,只在于其融入秋之中,默默芬芳。我们,又岂能只是独自垂怜,接受平庸呢?少年人的青春活力,自信勇敢当由我们展现,社会的进步也必然需要我们齐心推动。

发展自我,自强不息。

《周易》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我们只有在坚持不懈的完善自我,发展自我中,才能逐渐褪去幼稚的外衣,担负起时代的重任,过程中必然有苦涩和汗水,可放眼古今,成大事者,无不是有着坚韧的内心和顽强的意志的人。若不是王羲之之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墨池苦学”何来入木三分的大书法家名传后世?若不是中国机长刘传健有着极强的心理素质及应变能力,无比熟练的操作技能及规范。何来五一四的奇迹既令人叹服?自强不息,方能成人生之大志,了平生之不凡。

坚信自我,意气风发。

少年毛泽东。面对着湘江水畔,橘子洲头,发出来:“问苍茫大地,为主沉浮?”的感叹。谁能想到他便是多少年之后新中国的缔造者。《沁园春》中他又一次写道:“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便是他一直相信自己,将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连在一起,以天下为己任。才做到了真正的为万世开太平,或许我们无法再现毛泽东的辉煌,但我们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趁年轻,趁青春。只要自己,便去努力吧,那才是少年该有的样子,也是中国的未来之光。

个人的命运需要自己来把握,珍视自我,发展自我,坚信自我。时代的车轮也随之不断翻滚向前。

篇九:自我与时代作文

如果我成为了一个机器人。我会拥有高速运转的大脑,我会拥有过目不忘的记忆力,我不需在为了每日的温饱而担忧,我的身子百毒不侵,我会自动按照已设定的程序工作,不用与懒惰的恶魔斗争……我得到了许多。但我又失去了什么呢?细细想来,也许我失去的那些只会比上文所述种种更弥足珍贵,因为那是作为人类——一个有血有肉的生灵所独有的,是独一无二的自我。

比起计算机像人类一样思考,甚至在某些领域超越人类,苹果公司的总裁库克更担心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成为一具冷冰冰的躯壳,后者的假设如果成真,起步时令人毛骨悚然?当人的思考方式变为CPU的运转方式,人类会照着一个目标,不顾一切地向前冲着,无论过程是怎样的,他们失去了判断力与情感,逝去价值观与同情心,在这般的横冲直撞下,社会伦理与道德的界限崩塌了,整个社会崩塌了。

也许你会说,以上的假设太过科幻而不现实,但是是会告诉你,所谓人类自我——无论是人类对一件事物是非的判断标准,还是体谅他人,理解他人的能力——都在慢慢地改变,甚至变得更加糟糕,而这二者就是人类作为一个生灵的“自我”中所独有的价值观与同情心。

社会正飞速发展,给人们带来的诱惑实在是太多了,人类的欲望是填不满的,它使我们总向往着好的事物,在追逐的过程中,身侧飞掠而过的景物使人们眼花缭乱,渐渐迷失了自我,也许你的目标仍是不变的,但人的内心早已改变了。那些曾经坚定的事物在现实的考验与失败的消磨下渐渐消失,你会发现有一些人轻松并且成功,固有的是非观念改变了,价值观也就改变了。在最近上映的电影《天才枪手》中,男主角从一个品学兼优的优等生,再一次次现实的打击下,沦为枪手,最后甚至威胁女主角同他一起,为了更好的物质条件而继续帮助他人作弊。男主角的“黑化”不过是现实生活的缩影,被现实打击,被利益诱惑,成为了自己从前最不想成为的仁,可笑却也可悲。

在光影绚烂中迷失自我,人类却又“坚定自我”。迷失自我是价值观的改变,而所谓“坚定自我”不过是为自己着想,甚至只为自己着想。微博上很流行的段子:“……你为他们着想过吗?没有,你只顾着自己。”读起来虽然令人发笑,却也让人心酸。古时说子女冬日为父母暖被的“二十四孝”,放之于同情心一说虽然不太合适,但同情心不也正是这类站在他人立场上,学会为他人做着想的美好品德吗?鸡汤文字中总是无谓地强调,要对自己好,要坚持自我,我们的目光变得鄙陋而狭窄,只看着自己,不顾周围的人,不会有恻隐之心,不会有谅解之意,美好的同情心——一份人类心中十分宝贵的情感也渐渐磨灭了。

人类创造了计算机,计算机却不应改变人类;人类构建了社会,却不应被社会而改变。人类不应迷失自我,却也不能过分地坚定自我。坚持心中的是非与美好,坚持一份完整的自我,才是在这个光影绚烂的世界中我们应秉持并传承下去的理念。

当自我之花在田野绽放,过于小心翼翼地保护或是置之不理都不是我们应该做的,请做一个欣赏者,在花香四溢之时,轻嗅一口花的芬芳。

篇十:自我与时代作文

如果你经常扭曲自己,让真实的自我躲藏起来,企图用假象蒙蔽你周围的人,那么,你伪装的越像,你付出的代价就越多,这是毕淑敏的《与自我狭路相逢》的一句话。

读这本书时,内心有赞叹,有惊讶,更多的是思考……

这本书每一个章节都有一个小游戏,每一个游戏都需要一支笔和一张A4纸。每次午休提前醒来,都会做一个游戏,做完之后,内心又有波澜。

XXX的五样

一张白纸上,写下你的名字,写下你觉得最重要的五样,在一个个划去,留下最重要的一样。每一次选择都心如刀割。当你还保留有两项的时候,我觉得纷繁的事物,如今已眉清目秀,但被涂抹掉的三个黑斑,如同黑色石碑,掩埋着我的所爱。但当我选择最后一样时,沉浸在煎熬之中。所剩两样精中选精,都是心中至爱,不管放弃哪一样,都是刻骨铭心的痛。此时五脏俱焚,恨不得扔了纸,一个箭步跑出去。

但又仔细一想,还是把游戏进行了。

我可以逃避这个游戏,但我无法逃避命运的敲打。大难当头,千钧一发,我又能在哪躲?

做完这个游戏,我很想与他们分享,但还是忍住了。因为我的五样中,没有他们,只有——爷爷、奶奶、姐姐、健康、友情。我最后留下的是奶奶,不是因为我不爱爷爷和姐姐,而是因为在漫漫岁月长河中,我什么都没做,奶奶却把毕生的温柔都给了我。

每看完一章,做完一个游戏,都会有不同的思考。当我给自己写下墓志铭时,又突然觉得一生太长而三分钟却太短写不完。最后碑上也只有两个字——无憾。

与我狭路相逢,看见真实的自己。当你找回真正的自己时,你会发现那一张张A4纸是我们的内心。

你心我心原本白纸,形形色色的人在上面涂抹过痕迹,纸变得斑驳杂芜。与自我狭路相逢,其实是在涂擦清理,心又渐渐归于简明和洁净。柔软的风轻轻拂过,挟着我们不愿保留的印记,渐淡渐远,留下的线条俊朗清明。我们知道线索是从哪里来,我们也知道它们要到哪里去。我们珍爱它们,承认它们已是生命的底色。

但读完这本书,我们还要用自己的手和笔,将白纸描绘的更加瑰丽。

篇十一:自我与时代作文

每读到“我醉欲眠君且去”时,总忍不住会心一笑。

能说出这种话的唯有李白,如无赖童子。也只有他能在五花马、千金裘中毅然褪去俗世污浊,以“呼儿将出换美酒”的“天真”姿态超拔脱身。

放眼现今,这种与自我的重逢似乎更为难得。

在这个“矮人时代”,作家们为了金钱名利正纷纷缩小身躯钻向社会的塔尖。学者蔡益怀痛心道:“我们的文学正在变质为‘文学关系学’。”的确,文学市场早已不是一块净土——虚假、浮躁正在替代真诚、肃穆,多的是模仿、夸张、捆扎……更少不了作家相互的追捧。

古语谓“言为心声”,一部优秀的作品应充分体现作者个人对世事的独特认知。无论是对消逝的传统之美的缅怀,还是对社会人性道德的反思……真正的作品以一种有力的姿态引导读者的价值选择,通过感性和理性的双重感召,给予读者审美意趣及一种灵魂相通的震颤。

而反观如今的文学市场,正充斥着过度包装、过度整容后的时代分泌物。为迎合世俗,作品中四处兜售廉价感情的渣滓,而一些看似深刻的时评不过是乱语、戏语,是试图用玩笑来化解肤浅的尴尬。偶有出彩也不过是拾人牙慧,人云亦云中已不见作品的灵性与原生的美。

另一方面,作家本身也在退守自我的阵地。作家内心本应该充满了对文字的尊重和爱惜,他们能安坐于书桌前,以笔为利刃,划开社会的浓雾。他们不安于肤浅,不断自我叩问,从日常体验深入到生命本质。

但现在的一些作家更热衷于在镁光灯下抛头露面,他们乐意构建自我的多重身份以便在商业大潮中稳住脚跟。作家的这一行为无疑是将自我矮化成了行为艺术者,把写作当成了一场闹剧。作家对自我价值的错误界定导致这一职业圣洁的光辉正在消退,这令人唏嘘不已。

作品和作家“自我意识”的同时流失代表了文学质量的滑坡。作家作为最常接触内心的一类人,更有责任和义务与那个磊落而纯真的自我重逢。

作家要想挣脱世俗枷锁皈依初心,关键在于拥有重审自我灵魂的勇气和自医精神,更要多些耐心去进行一种纯粹的心灵创作。

上世纪80年代余秋雨先生曾连续出版数十部研究中国文化的著作,在社会上激起热烈反响,被各大学聘以重任。后来他却毅然辞去一切职务,因为他受到陶渊明“田园将芜,胡不归?”的精神召唤,惊觉自己在名利的熏染下于写作上懈怠了太久。转身后他考察了中华文明诸多埋没的遗址,以一种更为热烈的姿态回归,继续了那场暂时中断的自我与文化的交汇。

是的,或许现代作家们都因为这样一份号召才能迷途知返,那个本我才又会闪烁在字里行间,展示着文学的大美。

好的作家永远在坚守自我的路上,只要愿意,总会与自我重逢。

篇十二:自我与时代作文

当生活步入小康,人们便在幻想中构筑自己的世界。尘世喧嚣,芸芸众生的喧闹声中,出现了对新鲜流行的渴望。由此,流行玄幻作家应运而生,带给了嗷嗷待哺的追求心灵刺激的青年们现世的甘霖。而在流行小说榜单公布的同时,还有一个榜单跃入了人们的视线——“世上最难读的名著排行榜”,《百年孤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著作位居前列。人人在追捧新奇有趣的故事的途中,将真正的宝物丢弃在尘埃里。

对于我来说,写作本身,就是一件神圣的事情,不应为世俗所趋,不应为吸引读者而将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一位真正的作家不会为他的读者粉丝而活,而是坚守着自己的心湖。因为他写作,是为了展现自我与真实。

人们为什么觉得名著难度而艰深?因为每一本著作,都代表着作者的灵魂,他们的灵魂多多少少都经历过苦难,且他们所描绘的苦难太过真实,读来让人心中充满痛苦与忧愁,不知何时面庞上已余泪双行。而正如迟子建所写到的:“如今的泥泞已不像过去一般深重了。”人们才无法深切地体会作家的灵魂。他们害怕承受太过深沉的苦痛,便更加追求浅显的现世幸福,因此众人宁愿选择《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也不愿触碰《霍乱时期的爱情》,这让许多谋求名利的作家,不厌其烦地用写过无数遍的傻白甜套路来赚得点击量与阅读量。

而在这些作家的作品中我们唯能看到不切实际的漫天幻想,看似美丽,实则虚无缥缈。人们对没有灵魂的事物会毅然抛弃并选择淡忘,令红极一时的他们湮没在时间之海中。

唯不朽的灵魂永恒。

陈忠实在偏僻的乡村写作,犹如王阳明在龙场悟道一般,在沉静中他将现实的真实写下,每一个人物:白孝文,田小娥,黑娃……都拥有着鲜活的灵魂,是那么有血有肉,给人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那酣畅淋漓又不乏真实的情节,是他伴着山间之明月,江上之清风,在他脑海中一点一点孕育而成的。没人告诉他怎么写,他就是在书写自我,他就是在刻画真实。

《我的名字叫红》中奥尔罕借细密画师鹳鸟之口说道:“当我在画一匹马的时候,我就是我自己。”

这就是我喜欢写作的原因,抛却杂念,在沉静中,你更贴近真实的自我。纵使你在写别人的故事,这也是你自己的真实。你的作品可以不人尽皆知,但它作为你的灵魂将永远存在。真正的作家,本不只因名利而存在。

尘世喧嚣,人人喜新厌旧,如潮水般有涨有退,再次涨潮也不是原来那朵浪花,用时髦的话来说:“有的网红终将会过气的。”

写手们,莫要随波逐流。天下之大,唯自我真实。

篇十三:自我与时代作文

世界如万花筒,五光十色,瞬息万变,我们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处境,占据各自的位置,或平淡,或窘迫;或顺风顺水,或跌宕起伏;或低微卑贱,或高贵不凡。然而,无论出于何种境地,我们都需要认清自我,完善自我。

顺风顺水的处境,梦寐以求的高位带来的往往是内心的骄傲和膨胀,以及对自我认知的盲目。狐假虎威的故事家喻户晓,狐狸跟在老虎后面,受到动物们的敬畏不是因为它本身,而是因为它的处境。我们往往因为内心虚荣的膨胀追求高位,向往一帆风顺的处境,殊不知安逸的背后是人格的覆灭甚至生命的失去。所以,处境和位置是我们无法改变的,但我们可以认清自我。居于低位者可以改变自己的位置,居于高位者可以努力使自我与高位相匹配甚至超越高位。

认清自我可以使自己获得灵魂上的升华,心灵的荡涤,从而使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追求理想之路更加顺利。钱钟书作为一代文学泰斗,已是居于常人梦寐以求的高位,然而他生性淡薄,甘于寂寞,不为名利所动,这不仅使他在文学上投入了更多精力,也使他获得更多人的赞赏和敬佩。一代获得巨大荣誉的大师已是如此,何况我们这些并没有认清自我的人。人生之路漫漫,必有顺利与波折,必会有身处高位或低位之时,唯有不断要求自己认清自我,方能在人生之路上有所建树,在人格形成上有所闪光之处。

认清自我,首先需要认清自我与处境之间的关系。暂时安逸的生活到底是因自我,还是因处境;古有“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一说,我们不能被暂时的安逸冲昏了头脑,要时刻保持清醒,努力改变自我。认清自我,需要审视自己的长与短,需要正视自我的勇气,需要摒弃恶习的决心和毅力。认清自我,需要心中有榜样,有对自己改变方向的目标,从而朝着一个方向努力。做到真正适应高位,与所处环境匹配。最后,认清自我,需要乐观向上的积极态度和豁达自信的生活精神,相信自己能够看清内在,不为外界所惑。

古今中外,有无数人为我们诠释了处境与未来的关系,良好的处境并不能造就充实成功的自我。所以,不管处于何种处境,我们都要认清自我,努力改变自我,让人生之路更加宽阔,充满希望。

篇十四:自我与时代作文

天上的云彩固然美丽绚烂,自己作为一颗石子却不必羡慕,终有一天会堆叠成为泰山;海底的珍珠固然晶莹可爱,自己作为一方沙滩却不必羡慕,终有一天会被发现藏于其中的金砾。中国有句古话“人贵有自知之明”,数学大师陈省身也好著名画家黄永玉也罢,他们年轻时并没有表现出过人的资质,甚至还可能因为“别的什么都不会”而落寞和苦恼,但可贵的是他们都有明确的自我认知,明察自己的长短优劣,而后扬长避短并通过不断地自我超越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奇迹。

自我认知是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一条路。

西方一位哲人曾说:人生就像钟表的齿轮。齿轮有大有小有快有慢,没有必要艳羡和抱怨,关键的是要走好自己的步伐。的确,玉皆有瑕,人无完人,一只乌鸦,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如果硬要学雄鹰搏击长空,岂不可笑!

陶潜在污浊的官场中读懂了自己,认识到自己的放浪与清高不可能见容于黑暗的官场,明白了自己“性本爱丘山”的情怀,于是才有了“采菊东篱下”的千古名句。鲁迅从国人的麻木中顿然醒悟,他洞悉了社会看清了众生也重新认知了自己要担负起唤醒民族之魂的伟大使命,知道了自己心灵深处不灭的民族气节,于是便有了弃医从文的选择,成了堪称民族脊梁的中华文学之魂。

自我认知是明确目标,咬定青山不放松。

明确了自己的优缺点还不够,还必须不断努力将优点发扬光大。南北朝时期,一位名叫江淹的人,他年轻时很有才气,属文作画都拿得来。但他总以为自己的禀赋与生俱来,不需学习,正是这样的错误认识下,浪费了时间荒废了学业,他年老时,总是拿着笔半天写不出一个字,也没能留下像样的画作出来。柳宗元笔下的方仲永也是如此,这些自命不凡的人总相信自己拥有很多方面的天赋便不付出努力与行动,徘徊于自己的一些小成就中而沾沾自喜,最后只能是“泯然众人矣”。

自我认知是通向最后自我超越的航道。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在短暂的人生旅途中,我们只有学会了如何面对残缺面对失败面对自我,才能真正实现自我超越。丑陋的卡西莫多知道他身体的畸形,但通过自身的努力,他以一颗完美的心灵感化了所有人;伟大的拿破仑了解自己的身材矮小,但他不灰心不泄气,以自己坚强的意志攀上世界的顶峰,发出“我比天高”的呼喊。坚韧的海伦凯勒明白自己身体的残迹,但仍与黑暗和寂寞搏斗,超越了自身的局限,成为十九世纪最伟大的女性之一。

人虽无翼,但是人们用智慧和超越的精神最终飞了起来。

人皆有瑕,我们认清自己的缺点与劣势,借助自己的优势用一生去打磨一个完美的自我。就像黄永玉,就像陈省身,像舟舟、陈景润、聂卫平等等等等,他们也是“别的什么都不会”,但他们都能正视自己的缺点,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因利避害,想庖丁一样“披大隙,导大竨,因其固然”,不去碰自己的软肋。所以说,找出自己的缺点,正视它,改善它,扬长避短,你也将因你的努力通过你的长处而大放异彩。

认知自己才能真正懂得人生的欢喜和无奈,尝够生活的苦涩与醉人才会真正不去在乎别人的眼光,走最适合自己的路。超越自己,我们才会真正明白自己这颗螺钉的尺寸,真正找准自己的位置,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它在社会机器中属于自己的作用。

篇十五:自我与时代作文

叶景怡

坊间常流传一句话:“国家不幸诗家幸。”

乍想似乎颇有道理,乱世名篇俯拾皆是:郁郁不得志的屈子披发行吟于汨罗江畔,悲歌“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身处异国他乡的后主李煜回首故国无限江山,泪洒“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挑灯看剑的辛弃疾在颠簸动荡的南宋王朝望断长空,立誓“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从司马迁的《史记》到杜子美的“三吏三别”,从群雄并起的《三国演义》到字字泣血的《红楼梦》……不幸的社会似乎孕育出不少名篇大作,厚重而深沉。

然而值得我们探讨与思考的,是这些伟大作品究竟为何而动人。难道仅仅是因为其描写的身世之惨、民生之困、家国之悲吗?毋庸置疑,真正打动我们的是诗人的深情,是作品深沉的内核,而非浮于表面的“不幸”之表象。倘若失去了发自肺腑的人文关怀和真正有价值的深刻思索,纯粹“卖惨”的乱世之作岂能称得上伟大?

因此,所谓诗家之幸,更本质的追溯在于创作者的胸襟与情怀,在于作品的格局与境界,在于用一颗伟大诗心与时代共鸣。

诗文,不拘于时势。

伟大的灵魂、伟大的人民,就如同永远不灭的焰火,在任何一个时代都可以发光发热,为后世创造灿若繁星的伟大精神财富。动荡的时势或悲惨的个人经历,或许可以从客观上助推一位诗人的心智之成熟,使其能与民生疾苦更为感同身受。但不可否认的是,苦难就是不幸,于诗人于时代亦于文艺创作。家国兴衰是诗人无法选择的,值得被歌颂的不应是时势的幸或不幸,而是一位文艺创作者无论何时何地何种境遇,都能心中装有人民、肩头扛起责任、笔下书写乾坤。我们也许无法改变时局与境遇,但一定可以修炼胸襟、情怀与生命状态。诗家幸否,从来不由时势决定,而由伟大的人民自己掌握在手中。

伟大,不囿于不幸。

伟大,可以有很多种诠释。用国家不幸来定义诗家之幸,不仅扭曲了时代苦难的意义,更拘役了“伟大”的含义。伟大的作品,不应只是悲痛的沉吟或控诉,也不应只包含人间苦难。在盛唐的恢宏气象下,谁能说太白“平明拂剑朝天去,薄暮垂鞭醉酒归”的豪情与风骨不是天地间一笔浓墨重彩?谁又能说王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的酣畅淋漓不是时代的巨浪里一种澎湃的少年朝气?而在当今富强繁荣的新中国,“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昂扬与奋进是一种伟大,“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盛与开放也是一种伟大,“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坚定与自信更是一种伟大。文学艺术,是人民丰富生活的滋养,是时代多元风貌的展现,是可以流传万世的民族情怀与生命关怀的最佳载体,需要博大的胸怀与气魄,不止于一派,不拘于一格。

千年岁月中,时势盛衰如昼夜更替。诗人们向明月学会了沉静、淡泊、是非坎坷;向太阳学会了进取、奋发、花团锦簇……他们品味着时光的承转流变,见证着命运的悲欢离合。而流露在诗人的眉宇之间,沉润在诗人的心境之中的,恰是那最为深沉而动人的诗意。

诗家之幸,关乎胸襟,关乎情怀,关乎对自我和时代的剖析,关乎对芸芸众生的关怀,关乎对灵魂深处的触动,关乎那一颗永远跳动的蓬勃诗心。

而时势幸否,又何需纠结?

篇十六:自我与时代作文

毛芸涵

清代学者赵翼曾言“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诗便工”,自古以来,人们便一直相信“患难出诗人”。只有动荡的社会才能产生伟大的作品。

诚然,回望历史,这样的例子俯拾即是:春秋战国诸子百家在烽火狼烟中并起,先贤屈原在国之将亡时慷慨悲歌,诗圣杜甫在安史之乱的颠沛流离中用如椽大笔写下沧柔史诗……

这些先贤的作品固然对后世意义重大。然而,当我们铺开历史的长卷,向更深处探寻,就会发现,在那些“乱离人不及太平犬”的动乱年代,更多的文人终究因为战乱,在饥贫交困之中无暇收容自己的文思,让喷涌的才情被战火吞没;仅剩不多的文人们仍需竭力在流离与文思中寻求平衡,费力地找寻创作的时间却又忧心着明天以何度日。

试想,如果杜甫一生中少一些跋山涉水,求亲求人,少一些柴米油盐之忧,世上也许会多一个洞观历史的哲人,而不是一个夙夜忧叹的老翁;如果李清照未历南下逃亡的艰辛颠沛,行囊散乱,世上也许会多一个兼为才女与金石大家的女中豪杰,而不是一个日日倚栏忧思的落寞老妇……如果园家能给他们一方平静的书案,一个安定的环境、富足的生话,让他们不必为吃喝发愁,不必为性命担状,那么,更多的文人才能放心地把精力集中于文学,创造更多的传世之作。

由此可见,我们需要的文学不是乱世之中饱经风雨摧折的一枝孤芳,而是盛世之下阳光灿烂中的春意满园。

繁荣的国家,强大的国力,让文艺创作者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笔下文章自然更丰富。王蒙见证了祖国一路强盛,才写下《看春万岁》这热情赞歌;阿来受文化多样化启发,钻研民族文化,才写下《格萨尔王传》这辉宏史诗……

宽松的氛围,向上的环境,让文艺创作者在相互碰撞中获得灵感,写出心之所向。孟京辉融汇古今中外,终成《恋爱的犀牛》等登峰造极之作;谢晋反思过往,勾勒出《牧马人》中一代知识分子的蝶变与成长……

而盛世作品之功不只在实现作者个体价值,亦在造福后世:读乱世文章,徒使人伤心;读盛世文章,却能从中汲取自信力量,继续前行。

世异时移,在国家昌盛的今天,我们更需要扎根新时代的沃土,汲取自信养分,绽放文化的繁花。

篇十七:自我与时代作文

如今科技发展迅速,生活越来越方便了。但是,看看马路上,万“马”奔腾,稍有不慎就会发生事故;看看城区,万家灯火,稍有不慎就火光冲天、浓烟滚滚。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便捷的生活,也带来了更多的安全隐患。所以,安全不可轻视,必须自我做好。

安全在于脚下小心。话说:“欺山莫欺水”,在陆地上发生什么还能看见以便做出反应,但水中变幻莫测,表面上看起来是宁静、安全的,但水中也许就是危机四伏、暗流涌动。在神州大地,平均每天都有几个人死于江流,其中更多的是中、小学生。所以我们一定不要私自去江河湖泊和水库等地游泳和嬉戏等

安全在于手上慎为。自从法拉第发现了磁感应现象后,电开始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并逐渐成为一种必需。但触电的危险却也逐渐地遍布我们四周,随处可见的高压线更是如同猛兽,时刻威胁着我们的生命安全。虽然现在的防电措施及设施越来越好,但防患意识却不能少。

安全在于眼睛擦亮。看看我所在的城市,交通灯的设置开始逐渐普遍了,特别是很多之前没有交通灯的地方设置了交通灯,令这里的交通状况改善了不少,可是安全隐患却从未远离我们。如今道路上“铁马”横飞,交通事故每天都在上演着,每年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也在逐年上升,特别是像酒后驾驶这类事更是时常发生。记得曾经轰动全国的杭州男子夜晚飙车撞死杭州大学女学生一事,这件事为我们敲响警钟,不仅是车主们,行人更应该注意在道路上的安全。

安全在脑中谨记。其实很多安全事故都是在于当事人的一念之间,只要脑中时刻记着安全二字,很多很多的悲剧都可以避免。诸如溺水、触电等事都是因为安全意识不够强。所以说加强安全意识是防止安全事故的重点。

人生在世,生命只有这么一次,或许你还有很多事物没见过没试过,或许你已经经历了人生的悲欢离合活了大半辈子了,栽在一次本可以避免的事故里头,也太不值得了吧。

安全在我心,心心手相印。只有我们时刻从自我做起,加强安全意识,共同做好防护工作,很多事故都能远离我们。

篇十八:自我与时代作文

张铭锐

饥寒的年代里,诗意是温饱;温饱的年代里,诗意是文明;离乱的年代里,诗意是安定;安定的年代里,诗意是繁荣。经历了岁月的苍楚与落寞、尘世的燕莺与美华,再来细数那些伟大之作,或许你会发现:所谓灵感,不过是星光乍闪的一瞬;而“美”,却是对编年的废除,是与时间的对抗——诗意,没有“幸”与“不幸”,一切都无关岁月,一切都是心上留痕。

我们应当肯定的是,创作一定与时代有关,与诗人所处的背景有关。没有世人的误解,屈子便不会有汨罗江上的绝唱;没有世道的荒诞,嵇康便不会有竹林深处的肆纵;没有心灵的蒙蔽,鲁迅便不会有“日暮里”的弃医从文;没有前路的怅惘,余华便不会在“十八岁”来一场“出门远游”的奇遇……文学视角放之时代,文艺审美源于生活,有了时代与生活,文艺才有所附丽。

我们更应看到的是,文艺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伏尔泰将河边的飞鸟收成一部集,克里玛将布格拉之精神汇成一条溪,周国平将儒释道之哲思拧成一股绳,昆德拉将生命难以承受的重物化与一片羽……诗人以他们细微的触脚探寻生活至细密处的无奈与快乐,感叹生命的无常与相似,创造出经久不衰的作品。列夫·托尔斯泰曾言:“富人的幸福常常相似,穷人却有各自的不幸”。而伟大的作品,却是体察到了富人与穷人所共有的”幸”与“不幸”,不仅是物质上的贫与富,还有精神上的贫与富。而文艺作品会跨越贫富、超越时间,因而诗意才无所谓“幸”与“不幸”,“幸”与“不幸”皆成伟大。诗意如珍珠,一颗串联着一颗,连古今,串未来,莹莹光无尽。

对于读者来说,读一部作品应当联系其所处的时代,而读者又何尝不是自己人生的作者呢?对于作者来说,写一部作品应当联系自己的经历,而作者亦也未曾不是所处时代的读者。作者、读者;人生、时代,我们在这个两个二元主客观视角里扮演着自己的角色,做出自己的选择,而唯一贯穿其中的便是诗意。“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诗意装饰了你我的窗,你我装饰了诗意的梦。诗意成为个人对自己的关心、对他人的留意、对人生的瞻俯、对时代的观察、对社会的审视、对自然的敬畏……诗意的含盖无边无际,甚至超越了时间,无关岁月。

在诗意的世界里,白昼之光,可知夜色之深;沧海之浪,可答苍天之问;哒哒马蹄,可等美丽错误;幽幽雨巷,可嗅丁香惆怅。读者之行,可知作者之思;因而时代之盛衰,只是行脚的一部分,无关诗人之幸悲。

人世充满劳绩,而文艺让不同时代的人同样诗意地栖居于这片土地。或是阳和启蛰,或是兔缺乌沉,生命或许会因时代的兴衰而左右,而当岁月失语时,才会感到“无常”的力量,才会懂得:生命,其实到最后总能成诗。

篇十九:自我与时代作文

有人问斯多葛学派的创始人芝诺:“谁是你的朋友?”他回答:“另一个自我。”另一个自我,实际上是通过自我评价的升华而得来的。牛顿说自己像是一个在海滨玩耍的孩子,只看得到更好的卵石和贝壳,却全然没有发现面前浩瀚的大海。殊不知,牛顿这样的自我评价已然让自己的精神跃向更高层次,得到了自我升华。

正确的自我评价应该建立在自知的基础上,明白“我是谁”,我应该有怎样的作为,我只能有怎样的作为。杰奎琳肯尼迪在肯尼迪总统遇刺之时,她瞬间从惊恐转向镇定。因为她平时对自我就有正确的评价,明白自己是谁,她没有自由行动的权利。这些使杰奎琳从容地不失风度地完成了自己作为国母形象的最后的展现,让自我得以升华。如果杰奎琳平时没有对自我又正确的评价认识,不能克制自己的情感,理性地处理刺杀事件,那留给美国人民的就不是让自我升华的国母形象了。

无独有偶。几米曾有诗云:“街上的灯忽明突暗,我的大头鞋打在石板路上寂寞的啊,我知道这条路上不是我一个人走过。”严重的伤痛曾经折磨过他,但他从不良情绪中走出,对自己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明白画笔和文字是他的精神动力。他用画笔和空灵富有哲理的文字影响了许多迷茫的人们,使曾经悲伤的自我得到了升华。

自我升华需要自我评价。所谓的自我评价即不以自我为中心,不能自我感觉良好,而是以批判的眼光去评价自己,让自我得到升华。如果人人都懂得通过自我评价来实现自我升华,那么美好的社会就可能离我们更近。

但遗憾的是,现在社会上许多人都沉醉于自我崇拜,斗志昂扬地“喊出三十天改变世界”的口号,却不知他们如果不以批判的眼光评价自己,使自我升华,而是存养汲汲功名、浮躁不堪的心态,那么改变世界只是一句空话而已。

三毛说过:“如果有来生,要站成一棵树,没有悲伤的姿势。”这是当年已逾半百的她的自我评价,是选择以树的意象来表达内心深刻的反省。经历坎坷的三毛从早期的迷惘和伤感一路走来,几经沉浮,不断地通过自己评价来实现自我升华,最终蜕变为健康豁达、洒脱不羁、一路歌唱的作家。

“人生是不待风吹而自落的花。”因而我们更应该像牛顿一样珍惜每一个能够自我评价的机会,从而让我们短暂的人生通过自我升华而绚丽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