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子沐作文网>原创专区>文言文>

《次北固山下》作文

文言文 阅读(1.84W)



原文:

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文:

旅客要走的道路呀,正从青青北固山向远方伸展。江上碧波荡漾,我正好乘船向前。
潮水上涨,与岸齐平,江面变得开阔无边。和风吹拂,风向不偏,一叶白帆好像悬挂在高远江天。
红日从东海上诞生了,冲破残夜,驱尽大地的黑暗。大江弥漫着温煦的气息,春天提早进入了旧年。
我多么思念亲爱的故乡,书信早已写好,如何寄回家园?掠过晴空的北归鸿雁啊,拜托你们,把信捎到洛阳那边。

鉴赏

《次北固山下》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这首题为《次北固山下》的五律,最早见于唐人芮挺章编选的《国秀集》。唐人殷t犙∪搿逗釉烙⒘榧?肥碧馕?督?弦狻罚??胁簧僖煳模骸澳瞎?嘈乱猓??兴旁缣臁3逼搅桨妒В?缯????:H丈?幸梗??喝刖赡辍4永垂燮?螅?┫虼酥衅?!北疚南稻莩て诖?械摹洞伪惫躺较隆贰?BR>
王湾是洛阳人,一生中,“尝往来吴楚间”。“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以北,三面临江。上引《江南意》中首二句为“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其“东行”,当是经镇江到江南一带去。诗人一路行来,当舟次北固山下的时候,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这一千古名篇。

诗以对偶句发端,既工丽,又跳脱。“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青山”点题中“北固山”。作者乘舟,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这一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末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

次联的“潮平两岸阔”,“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风正一帆悬”,便愈见精采。“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那个“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这一句写小景已相当传神。但还不仅如此,如王夫之所指出,这句诗的妙处,还在于它“以小景传大景之神”(《姜斋诗话》卷上)。可以设想,如果在曲曲折折的小河里行船,老要转弯子,这样的小景是难得出现的。如果在三峡行船,即使风顺而风和,却依然波翻浪涌,这样的小景也是难得出现的。诗句妙在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等的大景也表现出来了。

读到第三联,就知道作者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潮平而无浪,风顺而不猛,近看可见江水碧绿,远望可见两岸空阔。这显然是一个晴明的、处处透露着春天气息的夜晚,孤舟扬帆,缓行江上,不觉已到残夜。这第三联,就是表现江上行舟,即将天亮时的情景。

这一联历来脍炙人口,殷t犓担骸啊?H丈?幸梗??喝刖赡辍???艘牙瓷儆写司洹U叛喙?ㄕ潘担┦痔庹?绿茫?渴灸芪模?钗??健!保ā逗釉烙⒘榧?罚┟鞔???朐凇妒?础つ诒唷防锼担?昂H铡币涣?靶稳菥拔铮?罹?Ч拧薄5辈幸够刮聪?酥?保?宦趾烊找汛雍I仙?穑坏本赡晟形词湃ィ??弦殉事洞阂狻!叭丈?幸埂薄ⅰ按喝刖赡辍保?急硎臼毙虻慕惶妫??沂悄茄?掖也豢纱??庠醪唤猩碓凇翱吐贰钡氖?硕偕?枷缰?槟兀空饬骄淞蹲至毒湟布??Ψ颉W髡叽恿兑庾叛郏?选叭铡庇搿按骸弊魑?律?拿篮檬挛锏南笳鳎?岬街饔锏奈恢枚?右郧康鳎?⑶矣谩吧?弊趾汀叭搿弊质怪?馊嘶??秤杷?且匀说囊庵竞颓樗肌C钤谧髡呶抟馑道恚?丛诿栊淳拔铩⒔诹钪?校?毯?乓恢肿匀坏睦砣ぁ:H丈?诓幸梗???『诎担唤?海?墙?暇拔锼?硐值摹按阂狻保?橙刖赡辏??献哐隙?2唤鲂淳氨普妫?鹗氯非校??冶硐殖鼍哂衅毡橐庖宓纳?钫胬恚??艘岳止邸⒒??⑾蛏系囊帐豕奈枇α俊?BR>
海日东升,春意萌动,诗人放舟于绿水之上,继续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驶去。这时候,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雁儿正要经过洛阳的啊!诗人想起了“雁足传书”的故事,还是托雁捎个信吧: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人。这两句紧承三联而来,遥应首联,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这首五律虽然以第三联驰誉当时,传诵后世,但并不是只有两个佳句而已;从整体看,也是相当和谐,相当优美的。 (霍松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