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子沐作文网>初二>说明文>

介绍某座建筑的说明文(精选3篇)作文

说明文 阅读(3.06W)

篇一:介绍某座建筑的说明文

介绍某座建筑的说明文(精选3篇)作文

北京颐和园

罗喜天

北京园林中最有代表性的当属颐和园。

颐和园是皇帝的私家园林,对于现在这个没有帝国封建制度的时代来说这是全国重点保护单位,一个有着无尽财宝的博物馆。这个美丽一方的山水园林是以昆明山、万寿湖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图,是迄今为止保存最完整,最能展现我中华泱泱大国气魄的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莞。

颐和园在我看来按照作用功能可以分三个区。

涉政区,这个区域里的宫殿明显不同于其他游乐的地方,红墙青瓦,木窗雕镂,十分豪华。殿里文房四宝,古籍字画,软塌硬椅,样样俱全。屋顶上的神兽都是最勇猛的,屋里更是里三层外三层。与苏州园林建筑古朴、淡雅灰暗的建筑风格截然不同。可惜,皇帝根本没有在这里多留心,当你看了另外两个区域你就会明白。

风景园林区,十七孔桥、智慧海、昆明湖、万寿山等等都是如诗如画。万寿山属于燕山山脉,高58.59米,大部分建筑都是依万寿山前山而建,像一条围巾,五彩的围巾挂在上面,肆意飘荡。昆明湖是清代皇家园林各个园区中最大的湖泊,似一块碧玉,风吹浪起,清爽的湖风也被带上岸,好不惬意。湖中有一道长堤——西堤,自西北逶迤向南,西堤及其支堤把昆明湖分为三个大小不等的小水域,每个小水域中央都有一座湖心岛,非常讲究对称美,这与苏州园林的艺术画大不相同。无论是湖边还是草树木都是十分规整,湖边都是使用大小形状差不多的石块围边,一般湖边不摆放奇形怪状的石头,都是修筑长廊或者草坪。草木绝对是长青的一起,回落也得在一起,所以,十分协调。

游玩赏乐区,苏州街,又称“买卖街”,修建在后湖两岸模仿江南水镇。街道上有卖各种商品的店铺,店主全由宫女太监扮演,皇帝或者太后要游玩时则开市。这种游玩方式我可真是第一次见,从古至今也只有皇帝敢这样做了吧。当然,在这座繁华的园林中有人们钟爱的戏楼。大戏楼在德和园里,与承德避暑山庄的清音阁、紫禁城里的畅音阁并称为清代三大戏台。

有趣的肯定不止这些,颐和园还有一处很有名——彩绘。在颐和园里有处长廊全部使用朱红色的漆打底,五颜六色的彩绘像雕刻在上面,内容从历史到神话传说,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走在这里仿佛置身于时间长河之中。当然,彩绘肯定不止这一处,瓷瓶上,柱子上,屋檐上到处都是,让人眼花缭乱,你很想去细细观摩可是根本不行,因为这会让你无法从那个奇妙的世界中脱离。

这些只是它的千万分之一,其他的等你自己去发现。

篇二:介绍某座建筑的说明文

记宁远文庙

范淑芳

我的家乡宁远,被认为“承舜德之教化,沐孔儒之遗风”。没错,小小县城有“舜帝之孝”之称,也有“孔子之教”之名。今天,我将带大家一起去看看那县城里的古城文庙。

在宁远县城西廓,有一群古朴的宫殿式建筑,红墙黄瓦让它隔开了城市的喧嚣,它就是古城文庙。它是我国目前保存完整,始建时间最早的两处文庙之一。古城文庙建于北宋乾德三年,是祭祀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庙堂,也曾是官府创办的学堂,故又名“学宫”。

步入文庙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院子。这是文庙的前院,院子前面有一个大的泮池,微风把水面吹得银光粼粼,只是可惜未能见到夏季的满池荷花,也没有闻到桂花的清香。与泮池相映生辉的是棂星门。棂星,天上的文星,意味着孔子星宿下凡,对孔子做出了极高的评价。棂星门石坊峙立二大石兽一丝不苟地守卫着这片家园,两旁沙沙作响的大树,演奏着秋季的歌谣欢迎着你的到来。

顺着大道再往里走就来到了文庙的后院,大成门后的大成殿,朱梁黄瓦分外壮观。大成殿前丹墀刻有五龙浮雕,即使是没有色彩点缀,也让人感受到了它的辉煌。一眼望去如空中五龙嬉戏,水花在溅涛声在鸣。环绕青石台坪的20根龙凤石柱,他们各具情态妙不可言。瞧,那龙张牙舞爪,推波逐浪;那凤展翅飞腾,遨游天际。12个龙柱,8根凤柱,均约高8米,直径约40公分,全部都采用了高浮雕镂空工艺,凝聚了劳动人民多少的智慧与力量。殿里孔圣人的神位端正地立在正方,“斯文在兹”4个字高高悬于房梁之上。心中默念快步向前,诚恳地给孔子磕了几个头,一定会考取好的成绩。围着大成殿走一圈,四周都刻满了孔子讲学的故事,走下大成殿,两边长长的走道,悬挂着宁远历代名人的事迹,让我知道,宁远还出了如此多的状元,如此多的名人。文庙犹如一本读不完的历史书,让我意犹未尽。

九嶷圣地,德孝之源。走进宁远文庙,不仅让我们感受了前院树影婆娑、鱼戏莲叶的幽静美景,而且领略了后院殿宇巍峨、曲廓回环的恢宏壮观,还欣赏了石雕石柱美轮美奂精彩绝伦的艺术,更得到了儒家文化的熏陶。

古城文庙,一个景色美丽的地方,一个文化深厚的地方。如果你来我一定带你游个够。

篇三:介绍某座建筑的说明文

繁华自从塔中现

李柯萱

“日宫开万仞,月殿耸千寻。花盖飞团影,幡红曳曲阴。绮霞遥笼帐,丛珠细网林。寥廓烟云表,超然物外心。”唐高宗李治在登临大雁塔时挥毫而就了这篇诗作。位于大慈恩寺的大雁塔,又是陕西西安的一座古迹,它是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建筑,经过唐太宗李世民的批准,由唐代高僧玄奘主持修建。

公元652年,玄奘为保存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而主持修建大雁塔。大雁塔的名字有这么一说——相传玄奘在起名时想起在天竺听到的一个故事:天竺的几个佛教信徒在奄奄一息时,看到天上大雁飞过,其中一只落到他们脚边,这些信徒们相信这是他们内心的虔诚打动了佛陀,佛陀化身为大雁前来拯救自己。得救的信徒们将大雁安葬,并让后人修塔纪念,这座塔,便是天竺最著名的礼佛高塔佛陀伽耶塔。于是,玄奘将这座塔取名为大雁塔。

大雁塔塔身也是按照佛陀伽耶塔建造的,它是印度的宗教建筑和中国的传统楼阁建筑结合后形成的一种典型塔代表。大雁塔修建最初为五层,后加盖为九层,再后来层数与高度数次变更,经过多次大整改,最终固定为现在所看到的七层塔身。

大雁塔是砖仿木结构的四方形楼阁式塔,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塔高64.5米,塔基底边长25米,占地2061平方米,呈纺锥形;塔刹高约4.87米。一二两层有9间,三四层有7间,五至八层有5间,每间四面都有券门。

大雁塔基座皆有石门,门楣门框上均有精美的线刻佛像及砖雕对联。底层南门洞两侧嵌置碑石,西龛是由右向左书写,唐太宗李世民亲自撰文、书法家诸遂良手书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东龛是由左向右书写,唐高宗李治撰文、诸遂良书写的《大唐三藏圣教序记》碑,人称“二圣三绝碑”。两碑规格形式相同,碑头为蟠螭元首,碑身两边线有明显收分,呈上窄下宽的梯形,两碑高约337.5厘米,碑面上宽约86厘米,下宽约100厘米。碑文高度赞扬玄奘法师西天取经、弘扬佛法的历史功绩和非凡精神。

大雁塔是长安唯一保存下来的大型佛教建筑,在西安仍是著名地标。它屹立数千年而不倒,顽强地向国内外络绎不绝的参观者证明大唐时期这里曾经的辉煌与荣耀,人们也依然能从这古朴而饱经风霜的塔中窥见盛唐的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