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子沐作文网>热点>话题>

《土耳其进行曲》听后感1500字作文

话题 阅读(4.13K)

《土耳其进行曲》是莫扎特《A大调钢琴奏鸣曲》中的第三乐章。第一乐章是“文雅的行板”,第二乐章是“小步舞曲”,第三乐章就是《土耳其进行曲》。1777年,莫扎特进行第二次旅行演出时,与音乐家韦伯(浪漫主义音乐家)等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加深了对社会的了解,使他的创作思想更加成熟,并在器乐创作中显露出成熟的创作风格,这点特点表现在他的小提琴协奏曲和钢琴协奏曲的创作中。A大调钢琴奏鸣曲是莫扎特1778年写于巴黎的作品(当时他才22岁)。莫扎特共写了十九首钢琴奏鸣曲,这些奏鸣曲都显示出明朗乐观的乐思,完美匀称的结构和严谨如歌的旋律等创作特征。《A大调钢琴奏鸣曲》是其中的第十一首,也是最着名的一首。

《土耳其进行曲》听后感1500字

当时的欧洲,刚刚经历了巴洛克时期(1600年至1750年)的华丽,精致,炫耀,追求对比强烈而略带夸张。巴洛克艺术尽管有呆板的礼仪,有形式上的骄矜和夸张,但它毕竟是一个阳刚的时期。紧随其后的时期,即洛可可艺术。洛可可艺术是法国十八世纪的艺术样式,发端于路易十四(1643~1715)时代晚期,流行于路易十五(1715~1774)时代,风格纤巧、精美、浮华、繁琐,又称「路易十五式」。艺术的风格,在音乐家莫扎特、海顿,文学家蒲伯、爱迪生、伏尔泰,画家华铎、康斯博罗中,贯穿着一种共同主题,它把理性与优美,趣味同轻松、明晰、秩序井然的材料相互配合起来。路易十四常在凡尔赛宫开各种舞会,借着繁琐的礼仪与无意义的职务折腾贵族们,再以富丽堂皇的宫廷装饰营造悠闲的环境,有利搞风流韵事,以便消耗贵族们的精力,使他们无暇去策划造反。因此艺术家授命编造一种理想生活的极乐世界情景,其唯一的目的是塑造出一个悠闲的、实际上是懒惰的社会快乐。当时一些欧洲作曲家对异国风味的音乐发生了兴趣,而莫扎特在他的《A大调钢琴奏鸣曲》里,也写了一段异国风味的曲调作为第三乐章。他在这段曲子前面,标有“土耳其风”几个字,《土耳其进行曲》因此而得名。这首乐曲的土耳其风格并不浓郁,和真正的土耳其音乐的节奏、音调相差甚远。这首乐曲的曲调流畅动听,技巧也不难,所以受到人们的喜欢而经常被拿出来单独演奏,反而比《A大调钢琴奏鸣曲》更有名气。

《土耳其进行曲》表达的是一种欢快,清新,而又典雅,优美的情绪,是个体快乐与贵族优雅感的结合,是一种优雅的快乐。演奏这首曲目,虽然技巧不难,但是情绪的把握却相当不易。弹得太快,太重,太放,就会显得欢快过头,欢快到放肆,优雅感就会被弱化掉。弹得太紧,太收,又会显得谨慎有余而欢乐不足。所以在弹奏的力度,速度,收放度上都必须达到一个平衡。欢快是什么?欢声笑语,轻舞飞扬。表现在钢琴弹奏上,是跳跃的节奏,是短促宛转的力度和速度。而优雅呢?贵族的社交活动是限制于礼仪框架内的,比如鞠躬时女士要弯膝提裙角,舞蹈时手放哪脚放在哪步伐多大都有规矩,说话时不能大声等等。表现在钢琴的弹奏上,就是速度不能太快,力度不能太大,节奏不能慌乱,就好比有一个框架限制着弹奏者的双手一样。要弹奏出优雅的感觉,手的各种动作都必须在这个优雅的框架之内。而同时要想表现出欢快,就得在这个框架中寻求尽量最快的速度,合适的力度和节奏。所以练习这个曲目最好是先找到优雅的感觉再去摸索欢乐的情绪,也就是先勾勒出优雅的框架,然后在这个框架里面渲染出欢快的情绪。下边的这个视频是王羽佳弹奏的《土耳其进行曲》。通篇弹奏下来给我的感觉是弹奏技巧炉火纯青,无懈可击,可是速度太快,力度太大,完全感觉不到那种优雅。而欢快也因为过快的节奏,迅速跳跃的手指,和过重的手指力度,而变了味,让人感觉到聒噪,浮躁和狂躁。若是18世纪欧洲贵族们伴随着这个弹奏去跳舞,那真的是前仰后翻,混乱不堪,仪态尽失。很多的钢琴演奏者太刻意于指法与技巧,总以炫耀自己能弹得最快,手指最灵敏迅捷为荣耀。如果这就是钢琴弹奏的最完美境界的话,那一个机器人在弹奏程序的控制下,岂不是能弹奏出最完美的效果?显然不是的,钢琴弹奏的最完美境界是要弹奏出灵魂和感情。演奏技巧始终只是一个载体,一个形式,而内涵则是演奏者通过各种方式表现出来的感情,如果这种感情能够恰当地表现出原作的初衷,并且深刻地感染听众,那么这个演奏者的演绎就是完美的。这里说的各种方式,应该包括了对手指力度的把握,节奏速度的掌控,坐姿的调整,甚至可以加入一些个人的小细节动作,使得弹奏者跟原曲目融为一体。否则,就只是一个没有灵魂和感情的空壳子。